一级指标

2.提质(45分)

二级指标

2.1体制机制改5分)

自评分值

5.0

观测点

2.1.1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与改革创新(1分)

2.1.2级院系管理体制改革(1分)

2.1.3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1分)

2.1.4学分制管理制度改革(1分)

2.1.5建立健全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机制(1分)

依据说明: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办学体制和富有活力的办学机制。

2.1.1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与改革创新方面

一、完善权责明确的领导体制

遵循《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章程》,依法治校,进一步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学校《党委会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

二、开展集团办学试点建立湾校区

学校落实上级工作要求,与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集团办学试点建立湾校区,2019年招生录取350名,报到274名学生并在湾校区入读。为强化统筹规划,学校成立湾校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湾校区工作例会制度有序开展管理和教学工作。

三、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基本原则,修订了学校《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试行)》,将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直接挂钩,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完善职称评审办法

为深化教师职称制度和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修订完善了学校《职称评审办法》和《专职辅导员职级聘任工作实施细则》,对专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实行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加大专职思政队伍建设力度。

五、完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实施ISO9001贯标,学校14个职能部门及9个二级学院纳入实施范围,规范学校各方面管理,建全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六是建立督办督查机制。为强化工作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学校制定了《督办督查工作实施办法》,破除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等形式主义问题,确保学校各项重大决策、重要部署落地生根,打通服务群众和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

2.1.2 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改革方面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权力下放工作;分管校领导分别挂帅,成立二级学院内部机构改革工作小组、成立二级学院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小组等,统一领导、协调推进落实。学校领导分工联系二级学院,分院指导,并深入一线了解运行情况,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权力下放和运行工作有序推进。各二级学院通过党总支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加强领导,有序推进各项改革。

二、创新二级院系管理体制

为促进学校专业资源多维深度互融,学校印发了《关于成立教学系的决定》,7个二级学院中成立了17个教学系,并推进专业群和专业建设,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师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率显著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管理制度规范。

三、推进“放管服”改革,下放“三权”

根据学校的指导性意见和原则,二级学院结合实际制定二级分配方案,出台《二级学院绩效考核办法》《二级学院公开招聘非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等,实现人、财、事一定范围内的二级自主管理模式。修订学校《业务审批权限及财务报销管理规定》,把归口经费、日常教学的业务经费等直接下放至各二级学院,进一步调动二级学院办学积极性。把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相关学术事务管理等下放到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制定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制度》 《学术委员会工作制度》 《学分制模式下个性化的人才培训方案》等,进一步增强了二级学院在一些关系重大的事项上的话语权、决策权。

2.1.3 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方面

一、完善高层次人才管理

学校加强内培和外引的管理,实施培英育才计划,出台《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管理暂行办法》《给予具有博士学位教职工有关待遇的办法(试行)》等,从人事制度上保障了内培和外引高水平优秀人才的条件,有效解决了引进与培养高端人才难的问题。

二、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根据教职工属性,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和激励,修订《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试行)》《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年薪制管理办法(试行)》,根据教职工类别、职务、职称、岗位等综合因素进行分类管理,对教职工岗位职责及基本任务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目标管理与考核,实行“双师型”教师增加绩效系数的奖励机制,同时,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管理,每年奖励参与学校重大(专项)项目、综合改革、教科研成果、比赛或创新创业等各类教育教学改革对学校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团队或部门,新修订的制度,真正做到了将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直接挂钩,符合高职教育特点,能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

三、下放部分人事及财务二级管理权限

结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将教师及实验员的招聘人事权下放给二级学院,通过上述人事及财权的下放,促进了教学改革及有效工作。

四、加大职称评审改革力度

修订学校《职称评审办法》,一方面,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的单独评审系列,单列计划;另一方面,突出师德师风、对学校贡献大小及承担学校中心工作情况作为评审条件;其次,对学术水平和能力特别优秀且工作业绩和贡献特别突出的教师申请高级职称实行破格申请和认定制度,把“双师型”设置为教师评审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另外,改革了代表作的评审,打破代表作唯论文的送审条件,改革为论文、论著、精品课程、专利、教学成果总结报告等多种选择,破除了“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唯身份、唯奖项”的顽痼疾。五是加强考核制度改革。与分配制度相对应的,修订《考核管理办法》,注重实绩和绩效,进行分类考核、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客观公平地评价部门和工作人员的业绩和贡献,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率。

2.1.4 学分制管理制度改革方面

一、搭建学分制教务管理平台,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

2019年为满足学校对学分制改革的管理需求,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而搭建了学分制教务管理平台,同时根据《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的管理办法》出台《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学分制管理制度。

二、构建课程体系

在课程的框架上,构建“通识必修课程组+专业群平台课程组+专业技术方向课程组+专门化领域限选课程组+通识选修课程组+任选课程组”的框架体系,这样既配合了学分制的实施,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了学生的满意度,也有助于专业群的整体建设和灵活运作,对培养多样化人才,动态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就业满意度与就业质量十分有利。

三、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专业群建设情况,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制定大类、专业群、专业、专业方向多维度人才培养方案,多级自定义课程体系,从目标、特色到课程的学理逻辑、结构分解确定各专业课程模块和结构,体现培养方案的个性化,实现一人一案,满足学校特殊人才培养。确定必修课与选修课、课堂教学与实践课的比例,注重人文性、综合性、专业性的关系,解决通识性与专业性的矛盾。

四、整合课程资源, 优化选课机制。

学分制教务管理平台提供学期开课与滚动开课等多类型的开课方式,选课轮次灵活自定义,同时满足学年学分制下的选课也可满足完全学分制下的选课,支持必修课选课、选修课选课、跨年级选课、跨专业选课、公共选修课选课等多种选课方式;可遵循课程地图指引,指导学生完成选课;引入选课中签机制,确保选课的公平公正;引入课程地图,解决课程先修后续的上课情况,方便学生跨年级、跨专业、跨院系选课。

五、明确学分认定与转换标准,开展学分转换工作

2019年共完成186名学生的学分互认,其中学历成果类29人,赴境外交流成绩互认14人,第二课堂活动143人次。

2.1.5 建立健全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机制方面

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建立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

一、引入第三方评价

进一步完善《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新增设专业检查指标》,改革以前专业设置中开环调整的原则,建立了专业调整的闭环控制机制。逐步加大原来专业评价指标数据源中招生、就业两类指标的比重,进一步贯彻以就业为导向;将《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报告》(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中的数据加入数据源,不断提高评价数据的客观性。继续完善专业招生的分级管理制度,对于综合评价较低的专业逐步减少招生

二、不断优化学校的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

进一步完善专业调整管理办法,改革以前专业设置中开环调整的原则,建立了专业调整的闭环控制机制。逐步加大原来专业评价指标数据源中招生、就业两类指标的比重,进一步贯彻以就业为导向;将《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报告》(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中的数据加入数据源,不断提高评价数据的客观性。继续完善专业招生的分级管理制度,对于综合评价较低的专业逐步减少招生

三、规范专业调整路径

制定了《专业设置管理程序》,根据专业设置的过程和任务,明确校内各级岗位职责,规范专业调整路径。对于新专业的设置,由二级教学单位负责开展行业、企业、就业市场调研,做好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提出专业建设设想,在征求就业办的基础上,形成专业调研报告及新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并提出新专业的设置申报;教务处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价,提交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再报院长办公会讨论,最后由党委会议决定。2019年,共有6个新专业的设置申请,经各环节后,有4个获批。

四、专业结构更加合理

专业的动态调整对完善学校质量保障体系、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已基本形成招生专业能上能下、招生计划能增能减的良性循环。在2018年招生专业的基础上,2019年新增“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互联网金融”“计算机应用技术”4个招生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专业),新增专业的平均报到率比全校平均报到率高0.2%

一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导向,切实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学校体制机制改革,共完善各类规章制度17项,其中,新制定《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试行)》等13项,修订《考核管理办法(修订)》等4项,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推进依法治校,逐步建立完善适合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佐证材料: 

2.1.1.1 2019年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与改革创新报告

2.1.2.1 2019年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改革报告

2.1.3.1 2019年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报告

2.1.4.1 2019年学分制管理制度改革报告

2.1.5.1 2019年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