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指标

2.提质(45分)

二级指标

2.3产教融合9分)

自评分值

9.0

观测点

2.3.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1.5分)

2.3.2合作平台建设(2分)

2.3.3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单位:万元,1.5分)

2.3.4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单位:%1.5分)

2.3.5现代学徒制试点(1.5分)

2.3.6标准与资源开发(1分)

依据说明:

2.3.1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

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是广东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单位,2019年申报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以职教集团为突破点,积极进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

一、成立职教集团理事会,定期召开年度理事大会

集团积极探索“六位一体”的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运行机制,补齐短板、夯实基础,紧紧围绕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人才培育工作,以集团化办学工作管理与服务系统为突破点,统筹集团资源共建共享。集团每年召开理事大会,讨论决定集团建设运行及拟开展合作的重要领域和重点工作,保障集团正常运行。

二、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利用龙头企业资源,发挥5个新工科特色,构建5个校企命运共同体。集团重点突破了测绘地理信息共同体,实施混合所有制“实体化运作”,孵化“子集团”,实现合作共赢。201912月,学校与成员单位武汉天宝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广州天派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州一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宏拓测量仪器有限公司签订了《广东工贸-测绘地理信息校企命运共同体之创新创业模拟公司合作协议》。

三、创新“职教集团+产业学院”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产教科深融合

依据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方向,面向智能制造、测绘地理信息、新能源汽车、VR/AR、网络信息安全等产业领域,与龙头企业共建了5个产业学院和5个专业群,形成了“1+N”多元办学及产学互动机制,对接“互联网+教学”,形成“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的多元协同育人新机制。已有上百名学生在学校和工作场合的学习成果通过了学分认定与互换。

四、协同央企国际产能合作,创新职教国际合作新模式

聚焦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海外发展,开启联合海外办学新模式。 组建了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开设导游专业,制定专业标准和编工业汉语教材;选派优秀教师赴赞进行央企员工培训,培训量达1800人日/年;接收集团企业境外员工来华培训和招收留学生;举办全国首个国际测量技术技能竞赛,9个国家10所大学同台竞技,中国行业标准、工贸教学标准和培训体系助力中国品牌迈向世界。多家媒体包括国家媒体竞相报道。

五、创新“万讯七子”模式,赋能精准扶贫生态

充分发挥“政校行企”资源优势,协同创建 “万讯七子”首个扶贫电商,引进9个企事业单位资源在村共建了4个种养产业基地、打造和深化5个农产品品牌,实现“搭一带五”帮扶成效;投建90.9KW光伏和投资125.63万元实施分红项目,实施再投种养产业机制持续“造血”。引进广东盈富农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校作物研究所、化州市华红土特产有限公司和化州市明河水稻、丽正药材、原生态蔬菜多个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和资源,举办多场种养技术培训,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并塑造了多个农产品品牌,实现近250万元效益。

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万讯集团“绑定”电子商务专业群,投资2千多万元,创新电商消费扶贫平台和“互联网+实体店”O2O模式,既辐射引领湖北、山西等五省“精准扶贫”,又助力电子商务专业成为国家骨干专业,师生技术技能共同提高。新华社、“半月谈”和人民日报等重要媒体多次报道。副理事长、金陶电商公司陈庆南董事长获“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称号,名誉理事长汤才教授主持的“助力精准扶贫-‘三联三引’”项目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3.2 合作平台建设

一、政校行企深度融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是广东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单位,2019年成功申报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现有成员单位149家,其中本科院校3所、高职院校4所、中职学校11所、政府部门3个、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26家。企业有108家,其中有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华中数控集团、苏宁、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和比亚迪等20多家大型龙头骨干企业,集团内规模以上企业数76个,集团内限额以上企业数38个,集团内企业职工数38万人,集团内校企合作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246543万元,产业涵盖了所有对接专业。

二、加入职教联盟,推进实体化运作

加入“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学校与八所“一带一路”境外优秀高校将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资源共享、学术交流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促进工贸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共同打造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

加入“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学校支持联盟工作,并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培训等领域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优势,为高职教育贡献力量,同时积极学习港澳职业教育经验,助推高校间资源共享、互补,助推行业企业深度办学和参与科研、社会服务,助力国家产业发展。

三、政校行企合作共建各类服务平台,取得实质性成效

校行企合作共建各类服务平台51个,其中合作创新平台26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3个,技能鉴定平台2个。

依托广东工贸职教集团及学校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优势特色专业(群),在 VR/AR应用技术、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数据处理、电子商务等领域打造了集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平台。建成教育部虚拟现实教育信息化产学研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智能装备与制造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等3个部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广东省VR/AR技术应用工程中心、广东工贸五洲龙新能源汽车网联与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基于 VR/AR 的工程素质教育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5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形成“三依托、三平台、三服务、三保障”的4S科技创新服务模式。依托学校职教集团,建设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校企协同培育中心、“政校行企”商务英语专业协同育人中心、广东工贸商务管理协同育人中心、新营销核心岗位校企协同育人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校企协同育人中心等5个校级协同育人中心,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和先进仪器设备,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协同培育中心接受企业设备投入价值超过3000万元,其中集团成员单位广州建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软件设备2000万元,武汉天宝耐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设备400万元,东莞市共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入教学设备12.96万元,上课学生超过1600人。

学校有校外实训基地697个,省级高职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个。2019年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级立项5个,验收11个,省级验收7个。新建、续建、扩建校内实训室27个,资金总投入3879.08万元,完成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和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项目建设和校级验收15个,并申请省级验收或认定;完成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项目建设。现有校内实训基地25个,实验实训室183个,拥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4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1个以及省级公共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协同育人中心。

学校在2019年成为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目前共获8个“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依托技能鉴定平台,各专业对接有关职业标准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鼓励高于标准、体现专业特色。重点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择优选取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写入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1+X”试点,拓展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各专业根据学生技能考证需要,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促进课证融通

四、依托产业学院,协同打造卓越人才

国内协同龙头企业,培养“复合型”高端技术人才。学校面向智能制造、测绘地理信息、新能源汽车、VR/AR、网络信息安全等产业领域构建了5个特色产业学院,锁定不同产业中相关龙头和独角兽企业的人才需求发展,构建密切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共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多样性、复合型、个性化卓越人才培养,将项目纳入教学内容;近三年上百名学生在学校和工作场合的学习成果通过了学分认定与互换;对接“互联网+教学”,形成“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的多元协同育人新机制。在工业机器人安装操作、智能测绘和GIS大数据处理、新能源汽车维修检测、城市轨道交通、VR/AR 设计与制作、国际贸易、商务管理、商务谈判和营销、零售业等9个领域开展了卓越(创新)型人才培养,共面向全校选拔新学员260人。

五、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共育蓝领英才

依托集团108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不但持续做好模具设计与制造、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商务管理、新能源汽车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旅游英语等7个省级专业试点,而且不断扩大现代学徒制的普及面,开展校级专业试点的立项和实施。健全校内实训、校外学徒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沿着“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路径,步步成为合格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工”与“学”交替结合,双主体分段育人,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

2.3.3 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

2019年度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为771.67万元,配套软件2420.60万元,合计3192.27万元,弥补了教学设备不足,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帮助。

2.3.4 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41.67%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01912月,学校在校生专业数共计44个,可开展企业订单专业全日制学生数16435人,实际开展订单培养的全日制学生数6848人,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41.67%

2.3.5 现代学徒制试点

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认真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大力推进试点工作。学校的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数量逐年增加,2015年,学校仅有1个省级试点专业;2016年,省级试点专业数量增加到3个;2017年,省级试点专业数量增加到5个;2018年,新增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019年,省级试点专业数量增加到7个。

2019年,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在校生是:国家级142人,省级469人。普通高职在校生16435人,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数占普通高职在校生数比例为3.72%

2019年,各级现代学徒制试点计划招生370人,实际招生199人。其中,2个国家级试点专业计划招生100人,实际招生62人;7个省级试点专业计划招生270人,实际招生137人。

各试点专业依托学校的职教集团平台和各产业学院平台不断拓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合作企业开展联合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标准、共建双导师教学团队等方式创新协同育人机制,采取“学生->学徒->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联合实践人才培养共育模式,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2.3.6 标准与资源开发

2019年,学校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密切我校与企业及社会的联系,促进校际联合、校企合作、产教对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在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技术服务、科研攻关、图书资料、课程资源等方面共同合作,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一、校企协同开发标准,合作育人

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从广度向深度进行转化,力求人才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精准对接行业标准,对接企业需求,校企合作共开发960个标准。2019年,招生专业数共39个,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均由学校和企业人员共同参与。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教学标准39个,课程标准913个。不同专业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岗位技能标准,参与81+X证书制度试点,建成8个岗位技能标准。

二、校企共建共享资源,合作发展

2019年,校企合作开发数字化课程503门,开发教材18本。课程和教材内容涉及课内实训、基本技能实践、核心技能实践、方向技能实践、综合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

 

佐证材料:

2.3.1.1 2019年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情况报告

2.3.2.1 2019年合作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2.3.2.2 产教融合型企业清单

2.3.3.1 2019年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明细表

2.3.4.1 2019年企业订单学生明细表

2.3.4.2 2019年普通高职在校生专业一览表

2.3.5.1 2019年现代学徒制试点情况报告

2.3.6.1 2019年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标准与资源情况报告